皇宮,我來了!
想到要進入皇宮就跳著起床,連媞菈的臉都沒見到就飆上公車。上了公車注意到一則廣告,上面寫著:如果持續照這樣的趨勢,則2000年後出生的夏威夷小孩,將有二分之一的機率有糖尿病。飲食問題也反應出貧富差距,營養價值豐富但高單價的食物遠比便宜速食的食物取得更為不易,想起喜歡的夏威夷歌手IZ就是因為太胖引發呼吸道疾病而過世…
站在皇宮鐵門外,想著從前的人要穿越這道鐵門是多麼不容易。看著黑漆漆披掛著紅袍的兩尊小衛兵依舊如往昔的立在皇室象徵上,一動也不動的令人不勝唏噓,有種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皇宮的鐵門上,寫著晚上十一點至凌晨六點會關閉,擅自闖入者會被視為犯罪者起訴。
|
莉莉烏卡拉尼(Lili'uokalani)皇后 |
|
卡美哈美哈國王一世 |
|
庫克船長(James Cook)紀念碑 |
|
皇家樂隊演奏的涼亭 |
|
營房 |
先來介紹一下四周的環境,在皇宮馬路的兩側,州政府前的是莉莉烏卡拉尼(Lili’iuokalani)皇后的雕像,另一側在國王路的是卡美哈美哈一世的雕像。看著國王雕像前上下車拍照的人龍,不知莉莉烏卡拉尼皇后會否感到落寞。皇宮在圓環中心,前後左右各有一條路,而路與路之間形成四個廣場,以面向國王雕像來看,左前是舊的皇室墓碑遺址,左後是檔案室(前方有鼎鼎大名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的紀念碑,寫著他是給太平洋地區帶來現代文明的先軀);右前是皇家夏威夷樂隊演奏之處和加冕典禮的涼亭,右後是營房也是今日售票、廁所、遊客中心和商店所在地。一直順著莉莉烏卡拉尼皇后的雕像直走,左轉就會到達艾瑪皇后的夏日寢宮,門票要六美金沒進去看,有興趣者可自行前往。而在龐奇鮑爾(Punchbowl)路可看見卡威阿哈歐(Kawaiaha‘o)教堂,整個區域都是皇室的範圍。
|
夏威夷皇宮正面 |
|
摹寫皇家舞會時所使用的「跳舞卡」門票 |
|
防刮傷木頭地板的鞋套 |
拿著摹寫皇家舞會時所使用的「跳舞卡」(dance card),自以為自己是準備要參加舞會的名門貴族,然而卻是用十二美金(有耳機講解的為十三美金)換來的入場資格,在夏威夷博物館購買門票與商品不需另外加稅。參觀皇宮不得從正門只能從旁門而入,穿著姆姆裝的收票員問著「妳的貼紙呢?」我尷尬地笑了笑,默默從包包中拿出以為是紀念品的貼紙。「貼紙要貼在身上」「妳是日本人嗎?」我搖了搖頭:「台灣!」,於是我拿到英文版簡介以及鞋套。或許是覺得我一臉寫滿問號「鞋套是為了保護木頭地板,皇宮已有一百二十八年的歷史呦!」她翻開我的簡介解釋皇宮地圖,以及相當嚴格的注意事項(不能飲食、不能觸摸、不能抽菸、不能照相和錄影、不能使用手機、不能帶大袋子進去等)。
|
皇宮內部地圖 |
順著她的指引走進皇宮,裡面一層樓有一位男守衛,放眼望去盡是產於夏威夷的寇阿相思樹(Koa)製成的樓梯、地板、傢俱。我自轉一圈,只見木頭爬滿整座皇宮,不同於歐洲的華麗,夏威夷皇宮顯得樸實溫馨。中國製的擺飾放在入口處,窗戶雕花上的夏威夷女人此刻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耀眼。原尺寸的水晶燈位處美國華盛頓特區,夏威夷皇宮的反而為等比例縮小仿品。
走進「藍房」(Blue Room),莉莉烏卡拉尼皇后制定新憲法,但被美國商業組織反對,就是在這間房間。餐廳的傢俱為仿維多利亞時代,麻州議會後來有仿製相同傢俱。當有客人來時,窗戶會半開可聽見外面皇家夏威夷樂隊的演奏。一般認知是國王會坐在長桌短邊以方便看到所有賓客,然而夏威夷國王喜歡坐在長桌中間,因他喜歡參與其中的討論,一頓飯吃下來要三至四小時。在餐廳外一個正正方方長得像巨大木製珠寶盒的東西吸引住我的目光,走近一看原來是他們的木製方正馬桶。
「御座房」(Throne Room)內的牆上掛著不同的「皇家勳章」(Royal Order),置於長得有點像時空膠囊可開蓋的橢圓形金邊容器裡。這些是卡拉卡瓦國王在拜訪其他國家時,該國家的統治者送給他的「外國勳章」。莉莉烏卡拉尼皇后的皇冠上從頂部沿伸下來有八條線,代表夏威夷的八個島嶼,為英國製。
皇宮為了保護中間的樓梯不僅禁止遊客踩踏,亦設了隱密的電梯方便遊客上二樓,以面向樓梯的方向來看,左手邊分別是卡拉卡瓦國王的寢室、書房和音樂廳。寢室內有一些中國風的桌子,以及有皇室徽章的拚布被單。而音樂廳有些空洞,只有看到一個超巨大的木製音樂盒。右手邊是莉莉烏卡拉尼皇后的寢室、中間寢室和莉莉烏卡拉尼皇后當時被監禁的房間。國王和皇后的寢室都放有舊照片,相比對之下原本其實並沒那麼空洞,尚有些傢俱及擺飾(還沒復原完成吧)。
莉莉烏卡拉尼皇后被監禁的房間內令人感到憂傷,小小的床與大大的拚布成了強烈對比。莉莉烏卡拉尼皇后手巧擅於縫製拚布,拚布成了她當時唯一慰藉吧。玻璃內的大拚布由九塊小拚布組成,顏色繽紛花樣眾多,在邊框上繡有花、蝴蝶、鳥等自然生態及些日常用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嘴巴下垂的月亮。莉莉烏卡拉尼皇后也富有觀察力與幽默感,栩栩如生的中國人、傘被吹翻的外國人、小丑等人間百態也成為拚布的一環。九張小拚布中我很喜歡的一張主角是一棵大樹,樹枝上有寫字被分成兩半,左半是綠右半是粉紅,左半有魚右半有鳥,最上頭是一隻貓頭鷹在月亮上。
|
購買的莉莉烏卡拉尼皇后拚布的卡片 |
於教會送別時常聽到「Aloha ‘Oe」這首歌,英文翻作「Farewell to Thee」,中文譯作《與汝告別》或《珍重再見》,是莉莉烏卡拉尼皇后最著名的一首歌。有一說是1877年,莉莉烏卡拉尼皇后在迎風面的牧場上騎馬時有感而發所作。不禁令我想起因拍攝「侏儸紀公園」而聲名大噪的「古蘭尼牧場」(Kualoa Ranch),除了使人有上山出海的諸多體驗活動外,最著名的莫過於騎馬漫步在大片草原上,右臨綠意圍繞的山峰,左眺帶綠的藍絲帶。另一說是莉莉烏卡拉尼皇后看到一對戀人離別前的深情擁抱,那情景激發她的思緒;第三種說法是1872年,德國商船的船長亨利•貝加(Henry Berger)曾經是一位軍樂隊指揮,來到夏威夷後國王卡美哈美哈五世(莉莉烏卡拉尼的父親)力邀他留下。亨利•貝加結合西方歌曲的曲調與夏威夷當地風情做了數十首情歌,「Aloha ‘Oe」即是其中一首。後來亨利•貝加離開夏威夷,而莉莉烏卡拉尼於其父親過世後繼任為皇后;在與美國進行領土交涉時莉莉烏卡拉尼皇后被囚禁並將這首「Aloha ‘Oe」做了些修改,因而後來當地人認為這首歌是莉莉烏卡拉尼皇后所作。「Aloha ‘Oe」旋律優美歌詞也很動人,除了可用作懷念情人、送別朋友,亦有緬懷皇室之情於其中。
接著讓我們來到地下室,先是廚房。菜單上大廚主要走法式,也有特別菜餚如「甲魚湯」。關於這間皇宮的修復集結眾人之力,其中不乏研究學者、退休館長、文物保存的建築師、修復專家、藝術家等,憶起探索頻道介紹過藝術修復師是如何透過顯微鏡找出最符合當時的纖維,又是如何透過特殊的X光機看出油畫下是疊了幾層,最初的顏色為何,是很了不起的專業。像是庫希歐王子(Prince Kuhio)改短的餐具櫃,專家讓它恢復原有長度。1962年皇宮被列為國家歷史名勝(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而一直到2011年都還在修復國王和皇后的寢室。從開始決定要修復,共歷時約十年,花了七百萬美金,由夏威夷立法機關撥出這筆款項;而1898年夏威夷國旗懸掛於此皇宮之上。看著人家費盡心力保存維護傳統遺址,想著台灣的遺址待遇,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皇室們很喜歡向國外買珠寶,並會以維多利亞式的流行時尚,結合夏威夷的傳統樣式。像是會將珠寶結合花圈的製作,或改變由國外買來的禮服,並以花圈和皇家勳章裝飾。莉莉烏卡拉尼皇后是位藝術家,除了精美的拚布外也有她設計的珠寶-象牙製成的項鍊(Lei Palaoa)。展示的珠寶不多,但有些挺特別,像是虎爪飾品。
再來是一間都放置皇家勳章的房間,有在晚禮服時配戴的袖珍外交勳章,可以別在胸前或加緞帶當成項鍊戴。在卡拉卡瓦國王(Kalākaua)時期,卡美哈美哈皇家勳章是最高榮耀。卡美哈美哈皇家勳章總共只有四個,一個在日本給了明治天皇,一個在英國,一個在俄羅斯,一個在夏威夷。在正式場合和州的相關活動時,皇室會以歐洲風格的宮廷制服出現,通常是從倫敦訂製,並包括一把裝飾配劍,這把配劍會依不同的皇室成員而有不同的裝飾。皇家勳章最初是從歐洲的中世紀開始,對於收到的人代表一種名譽和精英的象徵。只有皇室才得以創造和展示這些皇家勳章,並可用於友誼、結盟和奬勵特殊的個人,而每一個國王都會發展屬於自己的皇家勳章。
還有一間房是皇室內伺的辦公室,卡拉卡瓦國王先前也當過內伺。對於這些內伺而言,他們必須跨越兩個世界,亦需以早期酋長的古老勳章瞭解錯綜複雜的國際外交草案,而只有歐美後裔和夏威夷的酋長可以當內伺。卡拉卡瓦國王的皇冠曾在皮箱內被竊,再尋回時已被壓爛珠寶失蹤,最後是一名守衛承認行竊,並在一個世紀後皇冠得以重見天日。可憐的卡拉卡瓦國王,我想他應該是過度勞累,再加上1889年的威爾科克斯叛亂(Wilcox Rebellion),使得他在1891年於美國加州的皇宮飯店(Palace Hotel)過世。當初因其藥師建議他至美國改變一下環境調理身體,但沒有人知道卡拉卡瓦國王會以如此的姿態回來。卡拉卡瓦國王的遺體由USS運回,在國王街(King St.)舉行追悼遊行。裝著遺體的棺木當時就擺放在「御座房」,棺木上擺著皇冠與卡美哈美哈國王一世的羽毛斗篷。卡拉卡瓦國王宣稱要保存夏威夷的傳統文化;相較於他,卡美哈美哈二世廢除傳統禁忌法典(kapu)及摧毀宗教偶像。Kapu指的是古代的夏威夷對於律法和規章的法典,主要包含生活型式、男女角色(女人不得與男人同桌吃飯之類)、政治、宗教等。冒犯者會受到體罰,但通常是受到靈性力量的警告。kapu需要嚴格地遵守,一旦違背一項,即便是無心的,通常都意指需立即死亡。雖然kapu在英文是翻成 「forbidden」,意即禁忌之意,但其實它亦含有「神聖」的意義。這塊皇宮的地原本是古神殿的所在地,同樣由卡美哈美哈二世下令拆除。
參觀完皇宮,前往歐胡島上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卡威阿哈歐教堂(Kawaiaha'o Church),教堂每星期天早上九點和星期三晚上六點都有禮拜儀式。此教堂代表夏威夷由舊到新的變遷,當傳教士來到這島嶼時,土地貧瘠的彷若沙漠;然而在中間有綠洲湧出泉水,惟酋長們得以使用。其中一位常去這個水池的是女酋長哈歐(Ha‘o),於是這個水池就被稱之為「哈歐的水池」。水池中仍放置當初發現的第一塊石頭。
西元1820年第一批傳教士抵達夏威夷,廣受皇室以及一般百姓的接受。這些傳教士被贈予卡威阿哈歐這塊地以蓋住所和茅草屋,茅草屋由國王卡美哈美哈三世下達指令由當地勞工搭建。第一座教堂以原住民的方式,用草和草席搭建完成,並可容納三百人。直至西元1838年才開始挖「石頭教堂」的地基,然而石材並不是石頭,而是由海邊礁石上所劈下的巨大珊瑚板所建成。這些平板必須從水底取得和運送,每塊都重達一千磅。原住民需潛入十至二十呎深的海中,用手在礁石上鑿下這些平板,並抬到海面上將其裝入獨木舟裡,再運送到海岸,最後總共搬運了一萬四千塊的平板到最終的目的地。西元1842年7月21日,教堂啟用湧入四千至五千的信徒,包括國王卡美哈美哈三世。從開始到完工耗時五年,斥資約三萬美金。
我摸著礁石腦中想像著關於蓋這座教堂的艱辛,教堂旁還有個小禮拜堂,水池前有個立牌寫著國王威廉•查爾斯•盧那里歐(King William Charles
Lunalilo)即卡美哈美哈五世,他要求讓人民自己選擇所要的統治者,而卡美哈美哈支系的人都支持除了一位首領外。盧那里歐國王過世時才39歲,只統治一年又二十五天。他過世時同樣沒有指派誰為下一任繼承者,他堅持下一任的國王應該由人民選出。盧那里歐國王死前的遺願中,有一項是希望將他的遺體放置在卡威阿哈歐教堂,而不是皇室陵寢(Royal Mausoleum),如此他才可以更親近他所愛的人民。
教堂旁是第一批傳教士的墓地,教堂四周種植夏威夷當地植物。教堂隔壁是教會博物館(Mission House Museum),整體的一致性可以讓對皇室歷史有興趣的人易於參觀。搭四號公車到皇室陵寢,皇室陵寢開放時間為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半,星期六、日和假日不開放。
皇室遺址都有皇室徽章,塗金漆的標誌和裝飾讓這靜謐的墓園不小心曝露了它的身分。皇室陵寢於西元1865年完成,是國王和一些夏威夷的首領最後的休憩處。這裡原先埋葬了卡美哈美哈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卡拉卡瓦國王、莉莉烏卡拉尼皇后、皇室的其他成員,和與他們親近者,蓋小禮拜堂後從原先的陵墓移至附近的三個墓園:卡美哈美哈王朝墓園(The Kamehameha Dynasty
Tomb)、卡拉卡瓦家族墓園(The Kalakaua Vault),和懷利家族墓園(The Wyllie Tomb)。小禮拜堂的周圍種植了夏威夷的當地植物,一陣風襲來,陣陣雞蛋花的香味填滿鼻腔,瞇著眼望向杆頂的夏威夷州旗幟飄揚,寧靜的氛圍包圍我如處於另個時空。
遇到堤梧小聊一下,他表示我去的地方他們都沒去過。回到家與媞菈聊時她也如是說,甚至表示聽都沒聽過…
參考資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Ka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