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Good Manner-關於吃

印度可以談論的事情太多,先回到關於禮節這檔事上。我們如境隨俗的開始學著用單隻右手撕食物吃,但這件事情對我們本身有些難度,不是技術上,而是心態上。由於在台灣我們都慣用右手,所以老覺得右手較髒,也不喜歡手的溼黏感。所以我們在每回吃飯前都會用乾洗手先清潔過,再(豪邁?)的大口吃飯。一開始只用右手撕開chopoti有點難度,後來與朋友兩人都自在(優雅?)的將chopoti視為我們右手的延伸。因本人不擅吃太辣,所以吃的部分就較節制,而我朋友的食量可媲美當地印度男子!


 其實吃東西禮節部分 "觀光客" 要注意的不多,只有要注意不要用左手碰食物或將食物送進嘴裡或把吃過的食物拿給當地人,即便我們根本不會用左手擦屁屁。我想,這是混合投射作用尊重當地風土民情與一種怕別人如何看我們的交雜心理吧。有時不禁會想用左手擦屁屁,是否也用單手搓洗?如果殘渣留在指甲裡,然後再和我們握手我想在異地就不要想太多,不然渾身都不對勁。


 除了這些胡思亂想外,對於吃我們都挺入境隨俗的,偶爾想吃點中國料理就來盤炒麵(還挺不錯吃的)。吃代表一個地區的文化,以及人們如何看待事物。而我那暫時性失憶而瘋狂吃小吃的途徑,都指出印度食物如何誘惑我們的味蕾,改變大腦與行為機制。一想到Pani PuriGol guppa(每個地區的名稱都不太相同)我的口水都要分泌的比想到梅子還要多,是我最愛的印度小吃。那渾圓炸得金黃的圓體內(當下我都自然忽略老闆的大姆指都這樣的插在球體內)混合羅望水或蕃茄丁或洋蔥或鷹嘴豆或馬鈴薯丁,一口咬下酥脆的口感先爆開,汁液從中奔流而出滑過齒縫在舌尖翻滾帶出酸中帶甜的初戀滋味。小巧酥脆的一口餅皮搭配滑順的液體很容易讓人上癮,然後不小心的一口接一口


 一路上我始終以欽佩的神情看著我的朋友,為什麼她的腸胃這麼強壯。基本上除了太辣的食物外,她吃的我都吃,唯有一樣食物-當地冰棒。印度也有賣難吃的冰棒,如台灣任何超商可以看到的那樣,但真的不好吃,硬又沒什麼味道,而我朋友吃的似乎是賣給當地人吃的冰品。

這件事和禮節沒關,僅想在此表達我的敬意。印度路邊的冰品攤販就像台灣早期的流動小販,只不過旁邊應該是銅做的巨大甕形很吸睛。賣冰的老人家先從銅甕中取出小三角形的冰棒,很小的冰棒如同我們的三角麥芽糖。接下來我很認真的看著他的一舉一動,首先老人家拔掉覆蓋於上的塑膠套,但不知為何將冰本身(不是冰的棒子)拿在左手,然後拔掉棒子,最重要的是在鐵車內的不知什麼液體內左右沾附,再插回棒子,最後以不知什麼葉插進去墊於冰下。而從老人家將冰於液體(可能是糖水)內左右晃動之既,我的腦就當機了。旁邊放棒子(回收的嗎)的籃子內可清晰見到兩張髒兮兮看不清數字的紙鈔。


 我朋友開心的接過冰棒,愉悅的付了錢,迫不及待的舔了幾口,心滿意足的說真的很好吃,問我要不要吃。對不起,此時的我沒嘗鮮的勇氣,腦中只停格在那一攤水,那是啥水啊!?別說要我吃了,我連舔一口都不敢,我承認我孬,但那位姐姐可是有練過的啊!水是一定要注意,除此之外用手抓食也要注意,所以我們乾洗手不離身。


乾洗手看在我那位婆羅門教的朋友眼中感到新奇,對於這一代受到國外媒體與外在影像刺激的年輕人來說,接收新知似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在哪個國家都相同。於是他也向我們要了一些,學我們使用:均勻的分散給兩隻手,再上下交互搓揉,直至液體被吸收。對於我們來說,看印度人使用乾洗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就像是外國人到中國餐館看中國人將餐巾繫在領子上一般。其實我不確定用乾洗手在他們眼中會不會不禮貌,所以一開始都藏在桌底下使用,後來也就大辣辣的拿出來使用,至少它保護我們一路上勇健的繼續旅行下去。

P.S. 在印度吃完東西別忘了在櫃台拿些「印度口香糖」,保持口氣芳香!印度食物味道重,所以天然的茴香(有的有小荳蔻)可去除殘留的味道,另在中醫的觀點裡,茴香有助於消化!或許比起口香糖,我們更應回到自然的氛圍裡。回家種些小茴香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